10月18日至19日,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EDP中心新商界高級管理研修班95班與96班(暨贛州32班)的同學們會師“中國革命的搖籃”——井岡山,共同開展新商界企業(yè)家《井岡課堂》學習活動。
以下為江財新商界95班同學的學習感悟分享:
劉英
江西省邁訊科技有限公司 銷售總監(jiān)
井岡課堂
踏上井岡山的土地,便仿佛與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隔空對話。這趟旅程不止是地理上的行走,更是一次深入靈魂的洗禮,每一段經歷都像一顆火種,在心中點燃對信仰、團隊與責任的深刻思考。
軍姿站立的練習,是對意志的初次叩問。當雙腳在地面站定,腰背逐漸挺直,時間仿佛被拉長——汗水浸濕衣領,雙腿微微發(fā)顫,可正是這份 “不動搖” 的堅持,讓我們讀懂了革命先輩在艱苦環(huán)境中“站得住、守得牢”的信念。這不僅是身體的磨礪,更是讓心沉靜下來,學會在浮躁中堅守的開始。
七巧板的游戲,則像一面鏡子照見團隊的真諦。零散的板塊、不同的任務目標,讓我們意識到意識到“目標一致才是核心”——只有放下個人的小算盤,統(tǒng)一對任務的認知,明確彼此的配合節(jié)奏,才能讓原本雜亂的板塊拼成完整的圖案。那一刻我們深刻懂得:團隊的力量從不是個體的簡單疊加,而是“心往一處想、勁往一處使”的同頻共振。
“風雨彩虹路”上的“盲人與啞巴”搭檔,是對信任與責任的極致考驗。當“盲人”蒙上雙眼,將方向與安全全然交托給“啞巴”伙伴;當“啞巴”無法用語言溝通,只能靠手勢、腳步的輕重傳遞信息,每一步前行都充滿了默契的試探與堅定的守護。這段路讓我們明白:信任是敢于把后背交給對方的勇氣,責任則是接住這份信任、絕不辜負的擔當,二者交織,才能跨越“風雨”,遇見“彩虹”。
制作行軍聚餐的過程,是團隊分工協(xié)作的生動實踐。有人負責清洗食材,有人專注生火烹飪,有人統(tǒng)籌擺盤收尾——沒有誰是“全能選手”,但每個人都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(fā)光。切菜的專注、翻炒的忙碌、遞調料時的默契,讓簡單的飯菜有了“家”的溫度。這讓我們懂得:團隊的高效運轉,源于對彼此優(yōu)勢的認可,源于“各盡所長、互補互助”的智慧。
向革命烈士獻花的那一刻,時間仿佛靜止。當鮮花輕放在紀念碑前,望著鐫刻的名字,心中滿是肅穆與崇敬。那些年輕的生命,曾為了信仰拋頭顱、灑熱血,他們的犧牲不是冰冷的歷史,而是鮮活的精神坐標。這一刻,我們不再是“旁觀者”,而是接過精神火炬的“傳承者”,讀懂了“哪有什么歲月靜好,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”的深意。
重走長征路的體驗,更讓我們對“艱辛”有了切身體會。腳下的路或許只是長征的“微縮版”,可陡峭的山坡、崎嶇的碎石路,仍讓我們氣喘吁吁、汗流浹背。這不過是長征路的“起點”,卻已讓我們感受到先輩們在饑寒交迫、敵人圍追堵截中行軍的不易——他們靠的不是優(yōu)越的條件,而是“跟黨走、不放棄”的堅定信念。每走一步,都像是在與先輩對話,心中的敬畏與感恩愈發(fā)濃烈。
最后翻越畢業(yè)墻的挑戰(zhàn),將團隊的力量推向頂峰。四米多高的墻面,沒有任何輔助工具,只有同伴的肩膀與雙手。有人甘愿做“人梯”,讓隊友踩著自己的肩膀向上爬;有人在墻頂伸出援手,用盡全身力氣拉拽同伴;下方的人則張開雙臂,守護著每一個可能墜落的身影。當最后一個人被成功拉上墻頂,全場的歡呼與喜悅 —— 這不僅是“翻越一面墻”的勝利,更是團隊“同生死、共進退”的見證。
井岡山之行落幕,可那些刻在心里的感悟從未消散。它讓我們明白:信仰是照亮前路的光,團隊是跨越難關的盾,責任是支撐前行的力。這場心靈的洗禮,終將成為我們未來路上最寶貴的財富,激勵我們帶著這份紅色精神,堅定地走下去。
我們?yōu)槭裁匆獊砭畬剑?/span>
久有凌云志,重上井岡山
領悟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后
在歲月里閃閃發(fā)光的井岡山精神
打造卓越團隊,不拋棄、不放棄
面對前路阻礙,有勇氣、有擔當
讓信念一次次戰(zhàn)勝脆弱
在歷練中成長,在成長中蛻變



